很有意思的是,我现在就是一个国创计划的负责人。研究的东西恰好就是知乎,我们对知乎的“风格”很感兴趣,她真的很特别。(我肯定不会在百度知道做这些事情)
1.首先肯定你对所学的热诚,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真的对专业知识感兴趣,他才会去思考和研究,才会发问——正如你正在做的那样。鼓励一下,莫放弃好奇心。
2.其次说说我对大学生(包括我自己)做这个小东西的想法。
说实话,我是看到了一些人对大学生做研究的偏颇说法以后才抛下今晚的学习任务来写这些东西的。
项目从申报书开始。我发现,大学生,尤其理科生写东西的能力确实不怎么样。首先,我在社团里工作的时候,看到有挺多同学不会使用书面化的语言,有些连申请表格都填不好;其次,在写申报书的时候,我这个组是两三个同学一起写(恰好这个课题涉及到的几个板块),确实一开始我对我们的项目申报书上写的东西不是很有信心,也不知道“研究现状”是否真的就是那样,也不知道我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就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具有创新性”。但我们几人改了好几次申报书(不下三次),在用词和安排整个申报书的结构上,甚至还跟队友发生争执和矛盾,最后才定稿。(交申报书之前还发现了几处打印的错误> <)回想起来,我觉得大家的idea或许会大同小异,但真正落到实处,写出来的东西差别却很大:
团队管理是非常考验人的。我这个组最初有5个同学,一个学期过后只剩下现在3个人;一路走来,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出实质性成果和突破,但三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我们互相学习(包括三块: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抓取),具体地说, 我希望我们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三个方面都懂,且尽可能熟悉某一块。这是我的理念。虽然学生做事情执行力不高,但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我的队友不给力,而是我不够主动——如果我push他们做事,事情很快就能做好。正如我们用了一周就解决了抓取的问题(我们以Scrapy为基础开发了爬虫),而且这个过程让队伍的士气得到提振。
但是,我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要怎样管理项目和团队。尤其是团队里没有权威的时候。老师这样说:
如果有人说本科生发论文都很水,但我想知道,如果没有人这么做?那些博导怎么去招PhD?只有做过的人才有发言权,真的。
至于我们项目的质量,说实在话,我的导师很nice,他带我们去公司与业界人士聊天;老师把他认识的做搜索的公司人的联系方式给我们,老师每周都会跟进我们的项目进度(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的进度跟不上了)但是老师很细心,我能明白他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提供资源和帮助。更多的是方法论上的,老师说过的一些话我还记得:
恬不知耻地,说说我们的“成果”吧。我自己都呵呵了,求鼓励和帮助!
(在这里真心请教大家,希望可以给点意见;因为我发现 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我们不知道有某样东西可以做)
3. 最后,科研训练带给我们什么?
我以前会功利地思考问题,功利地去“搞科研”(在审查之前加班赶工,水水地交差完事)因为我觉得这些可能对我的申请有帮助。
但现在,我明白有些东西,特别是学习,往往是水到渠成的。我发现,我们正在做的、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它非常有意思。我们在Coursera上跟Social Network Analysis,我们到GitHub上找开源的分词工具,自己看着别人写的教程一点点地写爬虫。现在,我对这三块都有了解(但遗憾的是目前还不精通),我对这些话题越来越有兴趣,思路越来越清晰(终于有了研究方向)
我甚至把我们的东西放到了GitHub, zihaolucky/Undergraduate-Innovation-Program · GitHub 因为我实在仰慕和欣赏程序员这个群体。我认为再没有任何哪个群体能如他们那样热爱技术,而且热爱与人交流,热爱开源!我提出把东西放到GitHub上,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管理;更重要的,其实是我希望我们团队的同学可以明白:
LZ你看,我虽然没有什么成果,但可以写这么多东西。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也不知道,做了就知道了。
最后还是卖卖广告,我们真的很想得到一些帮助。尤其是我,我负责自然语言处理这块,目前进展很少,希望得到你们的指点:zihaolucky at gmail dot com
今天在weibo上看到上海交大老师写的关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文章: http://www.cs.sjtu.edu.cn/~liwujun/paper/ugresearch_cccf.pdf
==============更新====================
得到大家的帮助,很受感动。刚才恰好看了大家对知乎的感情,以及对知乎她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我想,能写这些的都是爱知乎的。或者说,都是热爱真理,心存包容的。
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言行,发觉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很成熟。不过,在交流和包容的机制下,我相信大家会随着知乎一起成长和进步。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本科生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
— 完 —
本文作者: 郑梓豪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作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量子物理大学课程应该如何学?若要学习量子物理,还应该有哪些知识基础?
人文学科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是什么?
1.首先肯定你对所学的热诚,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真的对专业知识感兴趣,他才会去思考和研究,才会发问——正如你正在做的那样。鼓励一下,莫放弃好奇心。
2.其次说说我对大学生(包括我自己)做这个小东西的想法。
说实话,我是看到了一些人对大学生做研究的偏颇说法以后才抛下今晚的学习任务来写这些东西的。
项目从申报书开始。我发现,大学生,尤其理科生写东西的能力确实不怎么样。首先,我在社团里工作的时候,看到有挺多同学不会使用书面化的语言,有些连申请表格都填不好;其次,在写申报书的时候,我这个组是两三个同学一起写(恰好这个课题涉及到的几个板块),确实一开始我对我们的项目申报书上写的东西不是很有信心,也不知道“研究现状”是否真的就是那样,也不知道我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就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具有创新性”。但我们几人改了好几次申报书(不下三次),在用词和安排整个申报书的结构上,甚至还跟队友发生争执和矛盾,最后才定稿。(交申报书之前还发现了几处打印的错误> <)回想起来,我觉得大家的idea或许会大同小异,但真正落到实处,写出来的东西差别却很大:
申报书的质量高低往往决定了课题级别最后我们挺意外地拿到国家级资助。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申报书这个事情,很多时候,申报书的质量就可以看出这个团队能力。
团队管理是非常考验人的。我这个组最初有5个同学,一个学期过后只剩下现在3个人;一路走来,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出实质性成果和突破,但三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我们互相学习(包括三块: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抓取),具体地说, 我希望我们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三个方面都懂,且尽可能熟悉某一块。这是我的理念。虽然学生做事情执行力不高,但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我的队友不给力,而是我不够主动——如果我push他们做事,事情很快就能做好。正如我们用了一周就解决了抓取的问题(我们以Scrapy为基础开发了爬虫),而且这个过程让队伍的士气得到提振。
但是,我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要怎样管理项目和团队。尤其是团队里没有权威的时候。老师这样说:
一个项目,三个人做是最好的。那些五六个人的,到后面往往都撒手在参与团队工作的过程中,不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团队成员,都是对自己日后工作能力的考验。这句话一定不会有错, 我们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team player而没有亲身体会过、扮演过“团队成员”这个角色呢?
在我看来,学生团队中的Team Leader根本就不是什么。真的大学生做科研的质量。这一块可能被别很多人拿出来说大学生搞科研就是个屁对吧?确实,我先明确:
我们做的不是科研,我们是做探究。我们有一个疑问,然后我们用自己的所学和对事物的认知去解释这个东西,并希望可以搏看我们文章的人一笑。我是学数学的,我十分仰慕那些做纯数学的人。要知道,这些工作的周期可能非常长,而且你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没多少人会关注(或者说你死后才有人发现它的价值)。 我对“科研”一词的敬仰,多过对女神的yy。所以:
那些不认同大学生做研究的人,请暂且收起质疑吧说实话,我是在接触了这些东西以后才知道数学有多伟大。不只是神奇,是伟大!我完全无法想像“文本相似度”可以那样简单而初等地计算,我被那些基于统计原理的“分词”方法迷倒,我甚至被算法的美偷走了我对女神的倾慕。
我现在只对数学和编程感兴趣回到正题。单从发文数量和质量上看,大学生科研训练的产出确实不高。但就在我的学校,广东某211,物理和化学学院的学生就很强,他们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不错的文章的人数还不少。我的意思是,每年我们学校的国家级队伍就那么几十支,有5~6支队伍可以有很棒的成果。(“很棒”是指本科生中比较突出)这个比例还是可以的了!我的意思是,我们没法要求每个人都上清华北大,对么?这个概率算还可以了吧?
如果有人说本科生发论文都很水,但我想知道,如果没有人这么做?那些博导怎么去招PhD?只有做过的人才有发言权,真的。
至于我们项目的质量,说实在话,我的导师很nice,他带我们去公司与业界人士聊天;老师把他认识的做搜索的公司人的联系方式给我们,老师每周都会跟进我们的项目进度(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们的进度跟不上了)但是老师很细心,我能明白他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提供资源和帮助。更多的是方法论上的,老师说过的一些话我还记得:
- 为什么前人不这样做?是条件不允许,还是这样的意义不大?如果你们可以做,你觉得你的意义在哪里?
- 有些东西是到哲学层次的了。你们做好基础性工作,努力完成它!
恬不知耻地,说说我们的“成果”吧。我自己都呵呵了,求鼓励和帮助!
- 我们绘制了某个话题板块的部分精华帖所形成的网络图。 我们想从中找出那些experts,看这些用户是否可以带动知乎的其他用户。
- 我们想知道,人是怎样决定给一个回答点“赞同”的。要知道,有些开放性的话题,如果用文本相似度来排序,肯定会是ridiculous的;但从语义或者文本分析上来说,该怎么判断呢?
- 你我都逐渐发现,知乎不是那么简单的知识分享,她还是一个知识库!如果可以量化一个文章/帖子的质量的话,要怎么做?
(在这里真心请教大家,希望可以给点意见;因为我发现 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我们不知道有某样东西可以做)
3. 最后,科研训练带给我们什么?
我以前会功利地思考问题,功利地去“搞科研”(在审查之前加班赶工,水水地交差完事)因为我觉得这些可能对我的申请有帮助。
但现在,我明白有些东西,特别是学习,往往是水到渠成的。我发现,我们正在做的、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它非常有意思。我们在Coursera上跟Social Network Analysis,我们到GitHub上找开源的分词工具,自己看着别人写的教程一点点地写爬虫。现在,我对这三块都有了解(但遗憾的是目前还不精通),我对这些话题越来越有兴趣,思路越来越清晰(终于有了研究方向)
我甚至把我们的东西放到了GitHub, zihaolucky/Undergraduate-Innovation-Program · GitHub 因为我实在仰慕和欣赏程序员这个群体。我认为再没有任何哪个群体能如他们那样热爱技术,而且热爱与人交流,热爱开源!我提出把东西放到GitHub上,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管理;更重要的,其实是我希望我们团队的同学可以明白:
做再有料的产品,别人不知道也没用。我做这些东西,甚至找到了自己今后想要去的实习公司。(现在自己能力还不够,所以一直忍着没有把简历投过去;这种煎熬会让我加快学习进度)我受益很多!
我们可以写更好的文档,帮助解决那些我们也曾困扰过的问题。
推销自己!
LZ你看,我虽然没有什么成果,但可以写这么多东西。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也不知道,做了就知道了。
最后还是卖卖广告,我们真的很想得到一些帮助。尤其是我,我负责自然语言处理这块,目前进展很少,希望得到你们的指点:zihaolucky at gmail dot com
今天在weibo上看到上海交大老师写的关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文章: http://www.cs.sjtu.edu.cn/~liwujun/paper/ugresearch_cccf.pdf
==============更新====================
得到大家的帮助,很受感动。刚才恰好看了大家对知乎的感情,以及对知乎她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我想,能写这些的都是爱知乎的。或者说,都是热爱真理,心存包容的。
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言行,发觉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很成熟。不过,在交流和包容的机制下,我相信大家会随着知乎一起成长和进步。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本科生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
— 完 —
本文作者: 郑梓豪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作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量子物理大学课程应该如何学?若要学习量子物理,还应该有哪些知识基础?
人文学科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是什么?